在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的牵头推动下,近日,“浙科联合贷”服务模式在杭州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正式落地。工商银行、杭州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12家金融机构共同联手,首批30余家杭州科技型企业已率先受益。
“浙科联合贷”围绕科技型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分别设计“浙科普惠联合贷”“浙科成长联合贷”“浙科领航联合贷”专项产品,以满足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
嘀嗒一秒钟,20瓶矿泉水从生产线上飞速通过,不合格产品被瞬间识别——位于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的杭州汇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首个完全自主掌握底层算法的工业机器视觉企业,也是“浙科联合贷”首批落地的企业之一。
“这项机器视觉技术,能够延伸至工业制造业数千个场景的应用。我们从技术研发到实现盈利,足足等了12年。”汇萃智能创始人周才健直言,企业初期无盈利、无抵押、无规模订单,面临着典型的“三无”困境,只能靠让渡股权融资。“如果没有政策支持,像我们这样的科技企业很多会‘死’在半路上。”
转机出现在前不久。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与杭州银行签订“浙科联合贷”合作协议,分别为汇萃智能提供2000万元、1000万元授信,以模式创新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在“浙科普惠联合贷”的精准支持下,企业进入快速增长期,从原先纯研发投入,到如今30%-40%的年复合增长率,今年营收已较去年同期实现翻番。
“‘联合贷’实现了‘一致接触、同时启动、共同服务’的突破。”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公司金融业务部总经理夏邦圆说,两家银行共同从企业经营状况、技术实力、发展潜力等维度对初创期企业进行批量画像,运用“浙科普惠联合贷”快速匹配普惠融资需求,目前双方已向传统科技企业名单外的初创企业提供融资授信超1亿元。
在家用一个小小的检测盒简单操作,便能得到以往在大医院才能检测出的精准报告——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维泰(杭州)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掌握国际领先的临床质谱检测技术。
然而在企业成立初期,西湖维泰也面临着“三无”的困境。专业设备亟待采购、研发转化与生产运营需投入大量资金,这一度让公司创始人施红军一筹莫展。在关键时刻,杭州银行科技支行提供了350万元“信用+担保”组合贷款。随着技术进入转化期,如今西湖维泰的检测试剂盒销量实现爆发式增长——从年销售额仅9万元跃升至单品突破5000万元。
“面对研发与产能扩张需求的激增,我们还面临单家银行无法覆盖的信贷缺口。”施红军坦言。随着今年“浙科联合贷”的推出,杭州银行与兴业银行杭州分行联手又将西湖维泰纳入“浙科成长联合贷”合作范围,为企业提供合计1200万元授信,令他惊喜的是,贷款利率较市场平均水平低了26个基点。
“我们现在不只看财报,更注重评估企业的‘软信息’。”杭州银行科创金融事业总部负责人徐伟表示,过去审核依赖“一刀切”财务指标,如今获批发放“浙科联合贷”的12家银行正在形成“银银合作”,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具耐心的信贷服务。
相比另外两项“联合贷”,“浙科领航联合贷”则直接面向成熟期企业,以标准银团方式让利率低于同期企业贷款利率。
杭州一家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全病程管理服务商的自研平台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健康管理。随着业务扩展,企业在研发投入、市场推广及服务网络建设方面的资金需求不断增长。民生银行杭州分行就与杭州银行联手,通过“浙科领航联合贷”提供2000万元标准银团贷款,利率低于同期企业贷款利率74个基点。
“该产品专为成熟期企业设计,具有额度高、期限长、利率低和风险共担等特点。”民生银行该笔业务负责人表示,合作银行通过“银行+产业专家”双轨评估机制,对企业技术实力、商业模式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出更加综合的金融方案。
杭州银行科技支行行长楼月未说,“浙科联合贷”的核心创新在于构建了“信息共享、风险共担、资源互补、政策集成”四位一体的服务生态,其风险共担机制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避免单一银行因项目失败承担过高损失,或个别银行提前抽贷引发‘踩踏’风险。”
扫一扫手机查看